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北魏美文《庭山赋》赏读

2023-07-03 06:06:10来源:顶端新闻

北魏美文《庭山赋》赏读


(相关资料图)

胡树青(中国古都学会第六

第七届理事 古文化学者)

《洛阳伽蓝记》是古代最负盛名的记述洛阳胜迹的文著之一,所以“文史博学”号博主特把《洛阳伽蓝记》选读分享给大家,今天选读的内容是,载于卷二的《庭山赋》。

《洛阳伽蓝记》作者杨衒之,北魏人,曾任期城太守、抚军府司马及秘书监等职。

北魏王朝,倡导佛教,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全国寺庙多至三万余所。经永熙之乱,洛阳寺院大多毁于兵火。杨衒之早年供职洛阳,对京城林林总总的佛寺耳染目濡,非常熟悉。后于西魏静帝武定年间,因行役再次到洛阳,感怀兴衰,于是作《洛阳伽蓝记》。

伽蓝,梵文意为僧侣居住的园林,亦即寺院。《洛阳伽蓝记》以记述佛寺为题,旁及有关地理、历史。不仅留住了北魏王朝洛阳的园林胜迹,而且也保留了许多文史资料。其文体近乎騈俪,骈中有散,行文疏朗清丽,描写景物、刻画人物,有很高的文学造诣。中有引述他人诗文者,行文与引文浑然一体。今特以记述城东名胜的卷二中所引的《庭山赋》分享与诸友,愿大家尽情悦读,恣意把玩。

请看原文(原文用深蓝黑体字排印,下皆同):

【洛阳伽蓝记原文】

敬义里南有昭德里。里内有尚书仆射游肇、御史尉李彪、七兵尚书崔休、幽州刺史常景、司农张伦等五宅。彪、景出自儒生,居室俭素。惟伦最为豪侈,斋宇光丽,服玩精奇,车马出入,逾於邦君。园林山池之美,诸王莫及。伦造景阳山,有若自然。其中重岩复岭,嵚崟相属;深溪洞壑,逦迤连接。高林巨树,足使日月蔽亏;悬葛垂萝,能令风烟出入。崎岖石路,似壅而通;峥嵘涧道,盘纡复直。是以山情野兴之士,游以忘归。天水人姜质,志性疏诞,麻衣葛巾,有逸民之操,见伦山爱之,如不能己,遂造《庭山赋》行传於世。(一)(序号是笔者加的,是为便于讲解临时加的,以下皆同)其辞曰:

“夫偏重者,爱昔先民之由朴由纯。然则纯朴之体,与造化而梁津。濠上之客,柱下之吏,悟无为以明心,讬自然以图志,辄以山水为富,不以章甫为贵,任性浮沈,若淡兮无味。今司农张氏,实踵其人。巨量煥于物表,夭矫洞达其真。青松未胜其洁,白玉不比其珍。心托空而栖有,情入古以如新。既不专流宕,又不偏华尚,卜居动静之间,不以山水为忘。庭起半丘半壑,听以目达心想。进不入声荣,退不为隐放。(二)尔乃决石通泉,拔岭岩前。斜与危云等並,旁与曲栋相连。下天津之高雾,纳沧海之远烟。纤列之状如一古,崩剥之势似千年。若乃绝岭悬坡,蹭蹬蹉跎。泉水纡徐如浪峭,山石高下复危多。五寻百拔,十步千过,则知巫山弗及,未审蓬莱如何。其中烟花露草,或倾或倒,霜幹风枝,半耸半垂,玉叶金茎,散满阶坪。然目之绮,裂鼻之馨,既共阳春等茂,复与白雪齐清。(三)或言神明之骨,阴阳之精,天地未觉生此,异人焉识其名。羽徒纷泊,色杂苍黄。绿头紫颊,好翠连芳。白鹤〈霝鳥〉生於异县,丹足出自他乡。皆远来以臻此,藉水木以翱翔。不忆春於沙漠,遂忘秋於高阳。非斯人之感至,何候鸟之迷方。岂下俗之所务,实神怪之异趣。(四)能造者其必诗,敢往者无不赋。或就饶风之地,或入多云之处。菊岭与梅岑,随春之所悟。远为神仙所赏,近为朝士所知。求解脱於服佩,预参次於山陲。子英游鱼於玉质,王乔系鹄於松枝。方丈不足以妙□,咏歌此处态多奇。嗣宗闻之动魄,叔夜听此惊魂。恨不能钻地一出,醉此山门。(五)别有王孙公子,逊遁容仪;思山念水,命驾相随。逢岑爱曲,值石陵欹。庭为仁智之田,故能种此石山。森罗兮草木,长育兮风烟。孤松既能卻老,半石亦可留年。若不坐卧兮於其侧,春夏兮其游陟。白骨兮徒自朽,方寸心兮何所忆?”(六)

下面将按6个部分逐一解读。《洛阳伽蓝记》近乎骈俪语体,就所引的《庭山赋》来说也是这种语体;文中大量运用排比、对偶、比喻、夸张,熟语典故,俯拾皆是;要精准赏析此文,必定大费篇幅。我们的选读,则以通读为目的,尽量读懂文章的基本意思,理解了基本意思,再想深入探究,将离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远矣!

因此,这里不拟作过多的举证,而以直接写出意译文字为基本方式;有些不太难理解的地方,干脆保留原文,让读者自行理解,这更能体现原文的修辞美和感染力。文中个别地方,笔者并未读懂,有的地方可能原文就有脱误,但这不会影响大家阅读的大体,笔者不拟勉强穿凿附会,把好端端的文章注解的支离破碎,把珍肴嘉馔,嚼碎予人。此笔者一贯之作风,还请大家谅解。

下面逐一阅读,为了方便大家对照,所以,把原文再次分段列举一遍;

【原文】

敬义里南有昭德里。里内有尚书仆射游肇、御史尉李彪、七兵尚书崔休、幽州刺史常景、司农张伦等五宅。彪、景出自儒生,居室俭素。惟伦最为豪侈,斋宇光丽,服玩精奇,车马出入,逾於邦君。园林山池之美,诸王莫及。伦造景阳山,有若自然。其中重岩复岭,嵚崟相属;深溪洞壑,逦迤连接。高林巨树,足使日月蔽亏;悬葛垂萝,能令风烟出入。崎岖石路,似壅而通;峥嵘涧道,盘纡复直。是以山情野兴之士,游以忘归。天水人姜质,志性疏诞,麻衣葛巾,有逸民之操,见伦山爱之,如不能己,遂造《庭山赋》行传於世。

【简释及意译】

从“敬义里南有昭德里”到“遂造《庭山赋》行传於世”,这是杨衒之的文字。先说,敬义里南面有个昭德里(古代京都实行里坊制,“敬义”、“昭德”都是作者生活年代京城里、坊的在籍称号),昭德里中有尚书仆射游肇、御史尉李彪、七兵尚书崔休、幽州刺史常景、司农张伦等五家豪宅。这5家之中,李彪、常景出身于儒生,居室俭素,不尚豪华——无须记述;只有大司农张伦家的斋宇光丽,连穿的、戴的、把玩的也都很精美出奇,车马出入,其奢侈华程度美超过邦(国)君。

斋宇:即宅宇,指宅院里的楼堂建筑;但这里用“斋”而不用“宅”,其中还有深意。北魏崇佛成风,豪富人家不乏在家中建造经堂斋舍的。所以我们还是理解为“斋宇光丽”为好。

这一层以寥寥数语,撇过其他人家不写,转而专写张伦。

说,张伦在家中堆造“景阳山”,这假山就跟真山一样,重重山岩,道道岗岭,高高地相接;幽深的河谷,如洞的涧壑,迆逦相连。高林大树,其荫足以遮日蔽月;古松怪柏,悬挂着的葛蔓藤萝,简直能让风烟出入。崎岖的石路,望去好像被堵住了,走近了却畅通无阻;险要的涧道,盘旋纡曲,走一阵子却又复归挺直。为此,那些饶有山情野兴的文士,常常游而忘归。天水人名叫姜质,这人志性淡泊,戴葛巾,穿麻衣,有逸民之情操。游览张伦家所造之山,深深喜爱,简直欲罢不能,于是就作了《庭山赋》流传世间。

杨衒之的文字,虽只寥寥数语,却既有铺陈,又有描写,引得读者渐入佳境。其文笔疏朗清丽,言简意赅。接着以“其辞曰”为标志,全文转载了姜质的《庭山赋》。

《庭山赋》有的版本为《亭山赋》。我以为,文章题目,要在点名题意。作者心目中,这张君所造之山,正是在他的宅院之中。所以《庭山赋》应是姜质的文章标题。《庭山赋》全文如下:

【原文】

夫偏重者,爱昔先民之由朴由纯。然则纯朴之体,与造化而梁津。濠上之客,柱下之吏,悟无为以明心,讬自然以图志,辄以山水为富,不以章甫为贵,任性浮沈,若淡兮无味。今司农张氏,实踵其人。巨量煥于物表,夭矫洞达其真。青松未胜其洁,白玉不比其珍。心托空而栖有,情入古以如新。既不专流宕,又不偏华尚,卜居动静之间,不以山水为忘。庭起半丘半壑,听以目达心想。进不入声荣,退不为隐放。

【简释及意译】

从“夫偏重者”至“若淡兮无味”,这一层属于议论文字,以“夫”这个发语词领起此段议论,由当时名士达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的认知切入,说能参透红尘的达人都看重古代先民由纯由朴(由,听任。完全听任其淳,完全听任其朴)的性情。然而,这由淳由朴也是和造化为梁津(梁,桥梁。津,河道、码头。意为相通)的。所谓“濠上之客”(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,指身处村野之间却能怡然自乐人)、“柱下之吏”(也即柱下史,周秦官名,汉以后称御史。因其常侍立殿柱之下,故名柱下吏;这里指身为官吏之人),都悟到要用“无为”来明心,讬言要以“自然”来图志;以为享受山水之乐才是真正的富有,不把章甫(戴官帽、穿官服)作为尊贵的标志,而是听任秉性或浮或沉,好像这些对他们都是淡然无味。

下面开始写“庭山”的建造。

说,当今的张氏(指大司农张伦),就是这样的人。青松比不了他的纯洁,白玉比不上他的高贵。他把心思寄托于远大之处,自己却生活在现实当中。他的情致进入高古境界,其生活却有新的内容。既不一味地去随波逐流,又不偏尚于华贵豪奢。卜居于动与静的中间,又不因为乐山乐水而忘却自己的理想。建庭院于半丘半壑之间,听任自己的眼见、心想。进不求美名显荣,退不作隐逸放宕之人。

这里用了几组对比句,辩证地赞扬张君的明哲不俗。下面就写庭山的建造:

【原文】

尔乃决石通泉,拔岭岩前。斜与危云等並,旁与曲栋相

连。下天津之高雾,纳沧海之远烟。纤列之状如一古,崩剥之势似千年。若乃绝岭悬坡,蹭蹬蹉跎。泉水纡徐如浪峭,山石高下复危多。五寻百拔,十步千过,则知巫山弗及,未审蓬莱如何。其中烟花露草,或倾或倒,霜幹风枝,半耸半垂,玉叶金茎,散满阶坪。然目之绮,裂鼻之馨,既共阳春等茂,复与白雪齐清。

【简释及意译】

尔乃,发语词,近乎于是。说,于是凿石穿泉,堆山造岭,其峰峦与白云等高,其山岭与曲阁回廊相连。站在山巅,“天津晨雾”(处在洛河之滨的著名景区)将出现在观者的俯视之下,甚至在这里还能远远望见东海的烟云。其岩石纤列之状,极具古老沧桑之感;其崩剥之势,似已有千年之久。再如断头岭,悬崖坡,蹭蹬蹉跎,高低腾挪。泉水萦回曲折如浪峭,山石高下险要奇异特多。才向上攀登几丈高,就拔起了数不清的危峰;刚刚走了没几步,就经历了许许多多奇妙险境。看到这里就知道,巫山肯定是比不过这里的,至于蓬莱嘛——能否比过此山,那还在两可!

接着说,其中含烟之花,带露之草,霜干风枝,半耸半垂;如玉之叶,似金之茎,散满阶坪(“坪”或作“墀”,两者义近,都通)。灼眼的色彩,裂鼻的香气,既同阳春一样繁茂,又与白雪同等纯洁。

这是对山中奇花异草的描写。

【原文】

或言神明之骨,阴阳之精,天地未觉生此,异人焉识其名。羽徒纷泊,色杂苍黄。绿头紫颊,好翠连芳。白鹤(原文为“霝鳥”)生于异县,丹足出自他乡。皆远来以臻此,藉水木以翱翔。不忆春于沙漠,遂忘秋于高阳。非斯人之感至,何候鸟之迷方。岂下俗之所务,实神怪之异趣。

【简释及意译】

此段写庭山的鸟。有的说,这些神明之骨,阴阳之精;天地造化尚且没有觉查到曾经造过这等生物,人又怎能认识这些珍奇之物的名子?只见那些鸟,它们的羽毛纷泊,色杂苍黄。绿的头,紫的颊,好翠连芳。白鹤(霝鳥)生於异县,丹足出自他乡(白鹤、丹足,异县、他乡,为互文错义。意为,这些珍禽异鸟都不是当地的禽鸟,它们凭借水木以翱翔,都是因为羡慕此山的美丽环境从远方飞来的。不怀念春天于沙洲,竟是忘记秋天的高阳。若不是这人的情感所至,难道说候鸟迷失了季节或者方向?这哪里是俗人所能求得或者能够办得到的?实在是神怪之特异情趣。

【原文】

能造者其必诗,敢往者无不赋。或就饶风之地,或入多云之处。菊岭与梅岑,随春之所悟。远为神仙所赏,近为朝士所知。求解脱於服佩,预参次於山陲。子英游鱼於玉质,王乔系鹄於松枝。方丈不足以妙□,咏歌此处态多奇。嗣宗闻之动魄,叔夜听此惊魂。恨不能钻地一出,醉此山门。别有王孙公子,逊遁容仪;思山念水,命驾相随。逢岑爱曲,值石陵欹。庭为仁智之田,故能种此石山。森罗兮草木,长育兮风烟。孤松既能卻老,半石亦可留年。若不坐卧兮於其侧,春夏兮其游陟。白骨兮徒自朽,方寸心兮何所忆?”

【简释及意译】

此段叙写神游于此的高人雅士。造(cào),往;诗,赋。互文错意。说,能到这里造访、观赏的文人学士,一定会作诗作赋以表赞美。或来到这饶风之地,或进入这多云之处。是菊岭,还是梅岑?那要依着你的感悟——是春天、还是秋季——而定。远被神仙所赏识,近为朝士所知晓。求解脱于服佩,预参次于山边(都想追求解脱,并为之作着归隐的打算)。神仙子英将来这里玩他的鱼,仙人王乔把当坐骑的白鹤拴在这里的松枝上。方丈仙山不足以妙□,咏歌此处态多奇(次两句未详何意)。阮籍闻之动魄,嵇康听此惊魂。恨不能钻地一出,醉此山门。别有王孙公子,逊遁容仪;思山念水,命驾相随。遇见山峦,喜爱山路的曲折;遭逢奇石惊喜于它的陵欹。把庭院经营为仁人智士之田,所以才能种出此石山。森然茂盛啊,那是草木;长育啊,那是风烟。孤独的松树既然能祛除衰老,几块石头也可益寿延年。若不能坐卧于其侧,春夏一定要游览登陟。白骨啊,自己徒然朽腐;方寸心啊,还在想什么?

不知不觉又超了篇幅,就此结束吧。

(未完,待续)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