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健康笔记「75」隐山“隐”藏的文化基因密码

2023-08-05 18:17:24来源:湖南日报

湘潭隐山,海拔不高,看上去并不起眼,除了肚子里有点墨水,没有几个人,晓得它显赫的名声和隐藏的神秘。其实都不要紧,你知与不知,它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。

隐山古称龙山、龙王山,南宋理学大儒、文学家,胡安国、胡宏父子生前在此悉心著书立说,死后又葬隐山之仙鹅孵蛋的龙脉上,文脉由此生发开来,成为湖湘文化开山鼻祖。

生活中比喻一去不返、杳无音信的成语“泥牛入海”,典故就是从隐山演变而来。这个故事涉及一段佛教禅宗开悟见性的往事。据宋·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载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说的是唐朝两个僧人,一位是龙山禅师,一位是洞山和尚。洞山和尚云游天下,精研佛法,求教于名山大川。经过潭州龙山时,忽见山幽林密的溪水之中,有几茎菜叶漂浮而下。遂断定深山之中有人居住。他沿溪流,拔草缘石,在半山腰一小小庵堂,遇到形貌特异龙山禅师。


(资料图片)

洞山和尚颇感惊讶,就请教道:“你是传了什么衣钵,体悟了什么道理住进这深山老林吧?”龙山禅师望了望远处,回答道:“我曾看见两头泥塑的牛互相打斗,跌入海中,直到如今,也没有它们的踪影。”洞山恍然大悟。

原来,佛学之中,以泥牛比喻人的思虑。一个心内心在未开悟之前,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,现在的和过去的,内在的和外在的,自己的和他人的想法,都充满了冲突与比较。就像两头互相争斗的牛,无法解脱。可是,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海水中,就马上融化了。同理,一个人如果悟得智慧,原来心中的固执和主观壁垒,会马上烟消云散!因为有了智慧,能够超越种种对立与统一的矛盾,而无从斗起。

历史上两宋之际,宋金角斗,战事频频,宋王朝内部、国是纷争不断,政局动荡不安,内忧外患,皇权膨胀。可恨金人尚未侵入,地方豪强便趁乱而起。靖康年间,看不惯时局的胡安国父子为避战乱,便辗转湖北荆门,最终落籍湘潭隐山,筑碧泉书堂,潜心续撰《春秋传》。

湖南远离金人侵宋战场,隐山处南岳衡山山脉,是青山随处,绿水回环的丘陵地带,人烟稀少,实为避世桃源,隐居山泽不二选择。隐居隐山后,胡安国以圣人为目标,提倡修身为学,主张经世致用,重教化,讲名节,轻利禄,憎邪恶。

宋代诸多理学家尚有空谈心性、不究实用的脾气。而胡安国父子反对腐儒学风,不拘章句训诂,感于时事,志在经世济民,以义理治《春秋》。提出治学的目的是“康济时艰”,主张“通晓时务”“留心经济”“以仁致用”“明体致用”。胡安国父子还主张君子之学,最重要的就是“实”字,除经史之外,还必须致力于兵、农等关心国计民生的经济之学。可贵之处,还在于不存门户之见,抱兼容并蓄态度,对与程朱理学不同心学派、事功学派并不一概否定,而是互为取舍,由此,奠定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湖湘学风。

研读胡安国的著述,他的尊王攘夷,内圣外王,体用并重,知行合一的经世济民之学,与湖南人的蛮劲、憨劲,特立独行、敢为天下先、“冒不韪而不惜”和“打落牙齿和血吞”的血性高度地融合在了一起,造就了“惟楚有才,于斯为盛”的辉煌景象,一茬又一茬湖湘文化代表人物如雨后春笋,层出不穷。他们或隐或显,或仕或民,或理或儒,成就了伟业,也成全了自己。

(见证了湖湘文化传承的香柏,传为胡安国所植)

近水楼台先得月。受湖湘文化浸润最深的莫过于隐住隐山脚下桂在堂的左宗棠。这位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力主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,奉父母之命做了隐山桂在堂周家13年的上门女婿。

隐山灵气萦绕的桂在堂,有左宗棠埋头苦读之劬劳,也有三试不第之忧郁,还有步入社会之艰辛。更重要的,他有知书达礼、红颜知己的辅佐,夫妻琴瑟和鸣。

时清朝政治腐败,经济凋敝。他目睹时艰,在桂在堂居室撰联自励:“身无半亩,心忧天下;读破万卷,神交古人。”他孜孜研习胡安国著作“多看经世有用之书,求诸事物之理”,为后来事功夯实了基础。终成王朝肱股,大器晚成。如今,桂在堂因左宗棠一段蓄势待发的沉潜时光而被世人珍视。

明末清初,“经世致用”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反思学者“清谈误国”的深刻教训,认为学术研究要有现实关怀,理论探讨应该致力于社会问题的解决,关注国家治理、社会秩序、民生幸福。他的“据器而道存,离器而道毁”的唯物自然观,“言必征实、义必切理”“即事穷理”的哲学命题,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。

近代中国内忧外患、危机四伏。大批湖湘士人秉承经世致用的精神,以天下为己任,承担起挽救天下兴亡的使命。“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魏源首开近代风气,提倡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主持编撰了以实用、经世为主旨的巨著《皇朝经世文编》。“晚清中兴名臣”曾国藩则提出“实事求是”就是“即事穷理”,即从客观事物本身出发去探究、穷尽其理。

1943年,伟人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“实事求是”校训,后来又给《七大纪念册》题词“实事求是,力戒空谈”。在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一文中,毛泽东对“实事求是”做了科学解释:“‘实事’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,‘是’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,即规律性,‘求’就是我们去研究。”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,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。

时光流转,到了近代,出生在隐山狮龙桥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小舟,1957年庐山会议,因不肯作违心之论,受到错误批斗。故居周小舟事迹陈列馆,展示一叶“小舟”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载沉载浮。有一展板,选刻“周小舟语录”,都是经世致用的大实话: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还是要实事求是,要讲老实话”“办任何事情都要老百姓接受才搞得成,否则就会出问题”“没有科学的头脑,不尊重科学,光凭热情是办不好事情的。”……

如果说,经世致用实为一种价值取向,那么,实事求是则是一种方法论,是经世致用的理念在方式方法和路径上的履实。

作为湖湘文化的源头,天下隐山历经千年,弦歌不绝,源远流长。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之材积极入世、学以致用,从奠定湖湘学派规模的张栻,到集理学之大成者王船山;从陶澍、贺长龄、魏源到曾国藩、左宗棠;从郭嵩焘、曾纪泽到谭嗣同、唐才常;从蔡锷、杨昌济到毛泽东,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,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在改造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、创新和提升,成为湖湘士人的精神底色,也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。这,就是天下隐山“隐”藏的文化基因密码!(汤江峰)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